道:1%的靈感比99%的汗水更重要
張曉梅女士在開場致辭中表示,各種論壇盛行的當下,論壇并不能達到深入交流的目的,企業家之間沒有互動,不能走進彼此的內心,所以萌生了走進企業、深入了解的念頭,只有這樣浸入式地體驗,才能了解企業的文化,企業成功的精髓。
李佩鈺女士認為,當下很多人都在提互聯網+,但炒作概念更多,真正深入進去做的少。而小米公司是真的在用互聯網思維改造傳統產業,先是改變了手機產業格局,后來又通過投資的生態鏈企業先后改變了智能手環、空氣凈化器、插線板、移動電源等諸多細分的行業。
互聯網+這個詞特別熱,在雷軍看來這對于中國經濟來講是一劑良方。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市場進入了產品過剩的狀態。在一個過剩的年代里,需要更多的好產品,用互聯網思維和最新的技術與實體經濟相結合,是幫助中國社會經濟增值、增效、轉型的良方。
小米是中國成長最快的創業企業,五年時間從零發展成為中國手機市場的老大,改變了手機產業的競爭格局,并且重新定義了互聯網手機,短短五年時間公司的估值超過450億美元。重新定義產品、重構產業鏈、自媒體營銷——小米的成功有市場機遇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用互聯網思維打破很多傳統的束縛,這也正是傳統企業需要的思維方式——小米公司的道與術,正是當下很多企業家想深度挖掘、學習的。
雷軍在業界有一句話非常有名:站在風口,豬都能飛起來。這句話被稱為“風口的豬”的理論。有的人說雷軍投機,其實雷軍想要表達戰略對于一個企業發展的重要性。雷軍領導金山軟件公司多年,被稱為“中關村勞模”。了解金山軟件發展歷程的人都知道金山發展確實不易。“就是因為戰略上沒想清楚,用身體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雷軍在經過十幾年的奮斗帶領金山在香港上市之后不斷反思,終于想明白,自己跟很多企業家犯了同樣的錯誤:只顧埋頭拉車,沒有抬頭看路,沒有意識到戰略的重要性。“100分的東西,我們的確揮灑了99%的汗水,就缺那1%的靈感。但有的時候,1%的靈感比99%汗水更重要。這就是風口的豬想表達的核心思路。”
術:互聯網+回歸商業本質
業界都認為小米的成功是“互聯網+手機”模式的成功。有了互聯網思維、有了互聯網+的戰略的“道”之后,還需要通過適當的方法來實現戰略,稱之為“術”。雷軍的“術”讓人有些意外,并不是高深、玄幻的互聯網手段,而是回歸商業本質,向百年老字號學習、向傳統行業里的優秀企業學習。
同仁堂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一個藥店在朝代變遷、戰火紛飛之后一直存活下來的秘籍在哪里?凡事喜歡刨根問底的雷軍研究了同仁堂的歷史,對同仁堂的私訓感觸良多:品位雖貴、必不敢省物力;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百年基業源于貨真價實,F在企業偷工減料是很容易的,但企業必做不長久。”雷軍五年前開始做小米的時候,就下定決心集中所有精力做好產品,原始的創業班子沒有一個是做營銷出身,全部都是做技術出身。
雷軍另外一個學習的對象是傳統餐飲行業的海底撈。一家起源于成都的小餐廳,發展成為全國有名的連鎖餐飲,不僅發展快,更重要的是一直在消費者中保持著非常好的口碑。雷軍買來《海底撈你學不會》讀了兩遍,讀懂了海底撈的真諦:無論是產品還是服務,都要超出用戶的預期。比如客戶吃完飯想把剩下的一塊西瓜打包,這時候海底撈的小伙子給他打包了一整個西瓜,這就超出了用戶的預期。一個十元錢的西瓜變成了人人皆知的段子,這樣營銷的成本很低,超過用戶預期的事件很容易被客戶主動傳播。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小米的品牌沒有完全建立起來,沒有形成品牌溢價能力的時候,跟很多其他中國的產品一樣,就必須要賣低價。賣低價又不能喪失產品品質,怎么辦?雷軍學習的對象是美國的連鎖超市沃爾瑪和Costco,以Costco為例,所有的商品一般只加價1%銷售。“這里最核心的就是倒逼機制。生意不好,拼命想多掙一點兒錢,就要反著想:哪些地方還會優化,如何提高效率。”這是雷軍受到的啟發。于是小米精簡鏈條中所有不必要的環節,從元器件到產品再到用戶的手中,不斷優化效率,比如繞過國代、省代、縣代、店面促銷,網上直接賣給消費者,就能節省30%~40%的成本。
一家以互聯網著稱的企業,成功并不是玄幻的互聯網技術和別人聽不懂的商業模式,而是向傳統企業學來的方法。其實在互聯網+的大潮下,更應該回歸商業本質,好產品、好服務、高效率,這些傳統企業成功的必備因素在互聯網+時代,依然長期有效。
企業家說
走進小米,太多震撼。和朋友們分享我的見聞:—、 2010年創業,5年后的今天市值近500億美元;二、沒有制造,只有設計,5年全球有一億二千萬人在用小米手機;三、一個月前宣布進入高端手機市場,打響了阻擊蘋果、三星進入中國市場的槍聲,與國際巨頭進入正面廝殺的戰場;四、雷軍的愿望是把商品做成藝術品,他現在做到了;五、三大核心產品:手機、電視、路由器之外,投資支持研發100款產品,打造互聯網+“生態鏈”。
成功的竅門有三點:把產品做到極致好、價格降到超預期低、不斷優化效率。雷軍的愿望:改變中國制造業,推進全社會產品升級,價格平民化。 我認為他能做到,因為它符合人類發展社會進步的趨勢。
X+1企業家俱樂部走進小米,聆聽雷軍互聯網+助飛實體經濟報告,非常精彩!小米成功的商業奧秘是:全力做好產品,用戶體驗,全心全意服務,提高效率。90%精力制定正確的戰略,和用戶交朋友,將產品打造成藝術品!
小米公司的員工區都是開放的,所有員工的工位都有色彩斑斕不同的主題。公司的門口有一只小狗,每個員工都是小狗的主人。你會發現,小米公司像一個家,每一個員工把自己當成家的一分子,所以小米才會有今天的成功。在我們傳統公司里,很多企業都是戒備森嚴,員工都非常嚴肅,但你能感覺到他是不得已而為之,沒有從內心融入到公司里。參觀小米后我的感覺是,互聯網思維,就是平等、自主、開放、融合。
雷軍說
我從來都沒有說過秒殺蘋果。當你對蘋果的了解越多,你對蘋果的敬佩也就越多。小米跟蘋果在整體上還是有差距的。當然,這不妨礙我們在一些個別的點上做得比蘋果好。其實趕超的過程就是一點一點接近,在個別領域上突破,最后追求整體突破。
中國產品在世界上的形象就是“物美價廉”,實際上這四個字的實際含義就是“價廉”。這是中國產品給世界的印象。實際上“物美價廉”是我們自己給自己找的遮羞布。其實我干小米就是想改變這個世界,能夠在我們中國做出世界一流的產品,能夠改變這個世界對中國產品的印象。
我在講“風口的豬”的核心思想是想表達什么呢?我們絕大部分的企業家,都是在埋頭拉車,沒有抬頭看路,沒有意識到戰略的重要性?赡100分的東西,我們揮灑了99%的汗水,就缺那1%的靈感;有時候那1%的靈感比99%的汗水更重要。我做了二十多年的企業,深刻地理解了戰略的重要性。以前我在金山的時候被譽為“勞模”,就是因為戰略上沒想清楚,我用勤奮來掩蓋了我戰略上的懶惰。
我最恨的一句話叫“把用戶當上帝”,我說這純屬忽悠。因為中國沒有幾個人信基督教,上帝對我們來說就像開玩笑一樣。所以把用戶當上帝純屬胡扯,是完全沒有服務心態的人想出來,掛這樣的牌子也是一種無知。在中國大家還相信朋友,所以在小米內部只有一個要求,就是把所有的用戶當朋友:你跟朋友怎么交往的就跟用戶怎么交往。
我怎么看待營銷?在互聯網信息極度暢通的前提下最好的產品就是營銷,最好的服務就是營銷。
我原來誤入迷途,極其迷戀營銷。我做小米以后,花90%的時間在戰略和產品上。因為我想透了,真正好的產品自己會講話,用戶會口口相傳。所以我在做小米手機營銷的時候就提了一個要求,我們能不能試一下,完全不做營銷,不投廣告費,也不怎么做大規模的公關,也不怎么做線下活動,只辦一場發布會。
雷軍:小米沒有屠龍刀
“很多人說想學小米,今天可能跟你們預期的不一樣,小米沒有屠龍刀、倚天劍,就是比別人認真。”雷軍與企業們交流的時候,總結小米的經驗其實很簡單,就是做好產品,真心服務好用戶。
小米不是物美價廉
雷軍的一個朋友評價小米產品時用了一個詞叫“物美價廉”,雷軍對這個評價非常不滿意。“很多人說中國的產品物美價廉,核心是價廉。但我認為不管價格如何,核心應該是把東西做好,就是物美。”
互聯網的基礎是打穿了信息孤島,信息是無障礙流動。在信息完全對等的情況下,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的效應更加被放大。也就是說傳統企業花巨資做廣告,如果產品沒做好,廣告等于白做。消費者不好蒙,還有很多同行更難蒙,如果產品不行,很快就會有人站出來解剖你的產品,壞消息會迅速被放大。“在信息對稱的互聯網上,產品力不足,什么都是負數。”雷軍說道。
雷軍認為,很多人說小米營銷做得好,其實是一個誤解,小米是不借一切代價把產品做好,讓產品自己說話。雖然現在手機產業競爭激烈,產品快速迭代,但雷軍強調,做好一個產品真的需要很長時間,而且單款機型的研發成本幾乎是同行的十倍。
舉個例子,紅米手機是小米的低端產品,當初研發時小米也是重金投入,并且是兩個項目同時進行。有一個項目雷軍覺得可以了,就下了訂單生產40萬臺。但在發布前,覺得有問題,就把40萬臺廢掉了,采用另一個項目方案。
手機業的競爭,最后總是會演變為價格戰,所以成本是各個企業最為敏感的部分。小米打破了這種想法,“只買貴的不買對的。”雷軍開玩笑道,他知道如果強調成本便宜一定做不好產品。小米選擇的零配件供應商都是蘋果的供應商,生產企業也是蘋果的生廠商,“全明星陣容”是把產品做好的基礎。
“在我們公司里面不算服務體系,整個研發隊伍占了90%以上。我們每天的主要工作都在研發團隊里,我們所有的老板都是技術背景。這一點可能完全顛覆了大家的想象。”雷軍說。
別把用戶當上帝,要當朋友
小米手機剛剛出來的時候,雷軍的一個朋友為了支持他用了小米手機。但后來手機出了問題,他找雷軍來修。當時小米的服務體系剛剛建立不久,這個手機大約需要8小時修完。雷軍說:如果你把用戶當朋友,你覺得讓他等1小時是不是極限了?就這樣,小米兩年多以前在行業里最早推出了“一小時快修”服務。
這是雷軍對商業的思考,他最恨的一句話叫“把用戶當上帝”。在小米內部只有一個要求:就是把所有的用戶當朋友。你跟朋友怎么交往的就跟用戶怎么交往。
小米手機的操作系統MIUI,每個星期會發布一個新的版本,每一個版本毫無例外地都是在用戶的意見上做出修改。在小米的論壇上,像開源社區一樣,有幾百萬的米粉幫著小米一起完善產品。在雷軍看來,如果沒有這些朋友的幫忙,小米自己的研發力量很難將系統做到這么好。“這一點上特別像群眾路線,這就是互聯網的一種手段,讓我們能夠很低成本地團結上百萬人把自己的產品做好。”
在小米,不僅產品創意要聽用戶的建議,售后服務也要為用戶著想。小米不惜重金投資在全國的小米之家的建設上,雖然小米之家的規格與檔次與蘋果還有差距,但在中國手機廠商里已經是非常規范并且規模最大的售后服務中心了。
從復制100家小米到改變中國制造業
有些人認為小米模式不可復制,雷軍卻認為小米模式可以改變很多傳統制造行業。于是兩年前他開始投資生態鏈,要復制100家小米。
這些生態鏈上的企業,小米都采取投資的策略,投資之后要求他們按照小米認可的品質去研發、生產。兩年時間小米已經投資50家,計劃投資100家。“用手機的要求去要求這100家企業,我相信十年會帶動各個行業的進步。”
插線板是一個生活中常用到的產品,簡單到大家都忽略了這個產品的價值,而這個行業也是幾十年沒有技術的革新。但雷軍偏偏就跟插線板較上了勁。他找到行業內一家有名的公司——突破公司合作,用一年半時間、1000萬元研發成本,做出一個小米插線板,一直把團隊逼到哭。結果呢,是一件像藝術品一樣的插線板出現在市場上,價格只有49元,改寫了插線板的行業標準,倒逼這個行業的企業都要行動起來,換個活法。
同樣的做法,小米電源、小米手環、小米空氣凈化器,給很多制造行業帶來沖擊,也在改寫行業標準。“我們的目的不是來搗亂的。我們的目的是幫助整個實體經濟升級的,要像上世紀70年代的索尼一樣十年改變日本整個制造業。”雷軍說。
關注官方微信:北京影響力培訓,了解更多精彩內容